下载本文的 PDF 版本 PDF

GNU 工具,依然重要吗?
Alexander Wolfe,科学撰稿人

人们常常专注于无需付费的软件——例如 Linux 和 Eclipse——而忽略了一个发起这一切的组织:自由软件基金会 (FSF)。1

FSF 由 Richard Stallman 于 1984 年创立。当时 Stallman 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程序员,他辞职以抗议其限制性的版权政策。他启动了 GNU(GNU's Not Unix 的缩写)项目2,旨在构建一个免费的 Unix 克隆版本,并编写了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 (GPL)3,该许可证的核心思想是,只要您也免费提供您添加的任何修改,您就可以免费重新分发 GNU 代码——自由软件运动由此开始。

GNU 项目的成功可以通过尖端软件专业人士从一开始就广泛使用其工具来衡量。这些产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GNU C 编译器、GNU Emacs 编辑器和 GNU 符号调试器,巧合的是,所有这些工具的主要作者都是 Stallman。

今天,GNU 项目继续进行着迫切需要的努力,例如 Classpath,它旨在构建一套用于支持 Java 语言的基本库;以及 DotGNU,这是一个旨在打造 Microsoft .NET 战略的完整替代方案的多项目计划。同样值得称赞的工作还围绕着 GNU Glue,它旨在创建一个基于新兴互联网标准(如 XML)的分布式群件应用程序框架,以及 GNU Octal——一个数字音乐软件项目。

然而,在公众心目中,GNU 项目的努力仍然不如其他开源工作(如 Eclipse)那样引人注目。(毫无疑问,这里的读者可能会想到一个比 Eclipse 更著名的例子:Linux。然而,正如 Stallman 指出的那样,Linux 本身就是一个 GNU 项目,更准确地说是 GNU/Linux。)FSF 尽管是代码生成组织 GNU 的母公司,但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政治组织。Stallman 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我们从 1984 年开始开发 GNU,作为一场争取自由的运动,其目的是消除我们生活中的非自由软件,”Stallman 在一次电子邮件交流中告诉我。4

所有这些都引出了一个问题,即 GNU 是否仍将是工具用户的重要软件来源。“我相信 GNU 现在是,并且将来也会在技术上保持相关性,”David Sugar 告诉我。5 Sugar 是一位拥有 20 年自由软件经验的资深人士,是 DotGNU 筛选委员会主席兼 GNU Bayonne 电话服务器的主要作者。“我能想到的 GNU 中最前沿的开发示例是 Portable.NET 和 DotGNU,在这些项目中,虚拟机实现和 Web 服务中的全新原创概念不断得到实验。”

整体优于部分之和

但是,与许多 FSF 的追随者一样,Sugar 认为整体努力比其各个项目的总和更有价值。“如果您问的是某个特定的 GNU 软件包是否优于或劣于 [非 GNU] 软件包,那么我认为您问错了问题,”Sugar 指出。“GNU 的技术价值和相关性在于作为一个整体的 GNU,而不是孤立的单个软件包。”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 Eben Moglen 被认为是 FSF 的法律专家,他表示:6

“关于 GNU 项目的相关性,我认为技术活力通常最好通过使用范围来衡量。GNU 的许多组件没有有意义的竞争对手;其他组件则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与密切的替代品和行业类似物竞争。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 GNU Emacs、GCC [GNU C 编译器集合]、GDB (GNU 项目调试器)、Glibc、bash、gzip、GNU tar 和 GNU 的其他主要组件在技术上变得不相关。正在进行的开发活动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产生同样重要的未来产品;时间会证明一切。某些产品,如 GCC,不太可能转向商业工具化环境:在编译器开发中,我们本质上是行业联盟的诚实经纪人管理者。”

当我询问 FSF 创始人 Stallman,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像 Eclipse 这样广泛可用的开源工具平台,FSF 是否在政治上仍然具有相关性时,他回答说这个问题是“不合逻辑的,就像问‘既然我们有了医院,消防部门是否就过时了?’”7

如果 Stallman 有时看起来像是一个包裹在软件狂热者外壳下的谜团,那么他会非常努力地为任何关于 FSF 的讨论设定精确的参数。他强调 FSF 支持自由代码,但与开源无关。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看起来令人困惑。但开源和 GNU 并非同义词。GNU 项目编写的程序确实是“自由的”,并且受 GPL “Copyleft” 许可协议的约束,该协议允许重新分发它们,前提是包含用户进行重新分发所做的任何更改的源代码。开源程序确实倾向于以通常非常相似的条款提供,但它们并非来自 GNU 组织,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许可证。因此,开源软件或许可以最好地被认为是 GNU 的分支。根据 Stallman 的说法,开源组织是“1998 年专门成立的另一个群体,目的是拒绝我创立的自由软件运动的理想主义。”

GNU/Linux 困境

关于 Linux,它是 FSF 最成功的衍生产品,Stallman 陷入了一种困境。一方面,Linux 似乎是自由软件的一个有力例证。然而,在公众心目中,Linux 是一个与 Linus Torvalds 相关的“开源”项目,而不是 FSF。

结果是,当谈到 Linux 时,Stallman 似乎有酸葡萄心理,因为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纠缠于命名问题,这已成为他的一个特别的症结所在。“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整个 [Linux] 操作系统称为 Linux,”8 他在回复我最近发送的电子邮件(请求就本专栏进行采访)时写道。“该系统基本上是 GNU;Linux 实际上是内核,是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当人们将整个系统称为 Linux 时,他们没有给予该系统的主要开发者任何功劳。一个相关的错误是认为 GNU 是工具的集合;GNU 是一个操作系统。”(读者应该知道,当我无法同意一份冗长的定义性规则清单时,Stallman 拒绝参加我的采访,这些规则包括始终将 Linux 称为“GNU/Linux”——仅在专门指内核时才使用 Linux。)

当 Stallman 为 Linux 的功劳大声疾呼时,FSF 可能会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初现端倪的战斗:围绕自由和开源软件的法律权利的斗争。这个问题最近已成为焦点。具体而言,SCO 最近起诉 IBM 索赔 10 亿美元,声称 IBM 通过将 SCO 拥有的部分 Unix 代码放入 Linux 中,盗用了 SCO Unix 的商业秘密。更普遍地说,唱片业针对文件共享下载者的诉讼加剧了整个软件世界的法律担忧。

Stallman 在 SCO 的战斗中坚守阵地,向新闻机构分发了一份声明,指责 SCO 对 Linux 进行“诽谤运动”。“我们的社区不会被这场运动击败,”他发誓道。9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Moglen 认为 FSF 对于争取软件法律权利“不可或缺”。“当微软的 Craig Mundie 去年 6 月指责 FSF ‘摧毁全球软件产业’时,他是在向垄断者 [Moglen 的术语] 致敬,以表达我们有效地履行其他职能,这些职能旨在打破所有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范式关系,”Moglen 指出。10

垄断者和其他 “所有者” [Moglen 的引号] 暂时迷惑了世界,让他们认为自 16 世纪以来一直成功地表征西方科学的自由思想交流,对于技术进步(相对于基础科学进步)来说是不合适的。我们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论证,即自由是软件创新以及人类智力努力的其他形式的唯一道德上令人满意的基础。我们不仅没有变得无关紧要,反而每天都变得更加重要。

Moglen 认为普遍的数字化正在创造一个信息具有“零边际成本”的经济。老牌软件和娱乐公司正试图守住软件以磁盘形式分发且电影在影院之外无法观看时存在的垄断地位。他认为,如果他们成功了,“结果将是他们获得巨额利润,而那些无法以人为抬高的价格负担得起知识和文化的人,以及那些本应免费获得音乐、艺术、学习、软件和带宽的人将被排除在外。”

参考文献

1. 自由软件基金会(19 种语言):参见 http://www.fsf.org

2. GNU 项目:参见 http://www.fsf.org/gnu/thegnuproject.html

3. GNU Classpath:参见 https://gnu.ac.cn/software/classpath/classpath.html

4. Stallman, R. 与作者的私人电子邮件交流(2003 年 10 月)。有关此解释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ttps://gnu.ac.cn/gnu/linux-and-gnu.html

5. Sugar, D. 与作者的私人电子邮件交流(2003 年 10 月)。

6. Moglen, E. 与作者的私人电子邮件交流(2003 年 10 月)。

7. Stallman, R. 参见参考文献 4。

8. Stallman, R. 参见参考文献 4。

9. Stallman, R. GNU 创始人称 SCO Linux 诉讼为诽谤运动,EmbeddedWatch.com(2003 年 6 月 26 日);参见 http://www.embeddedwatch.com/stallman.htm

10. Moglen, E. 参见参考文献 6。

ALEXANDER WOLFE 获得了纽约市库珀联盟学院的电气工程学位。他是一位科学作家,常驻纽约州森林小丘,曾为 IEEE Spectrum、EE Times、Embedded Systems Programming 和 Byte.com 撰稿。

 

acmqueue

最初发表于 Queue vol. 1, no. 9
数字图书馆 中评论本文








© 保留所有权利。

© . All rights reserved.